首页 >> 医疗服务 >> 健康知识 >> 正文

埃博拉出血热

2014-10-20

病因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能够导致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严重、致命的疾病。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主要有五种亚型,现主要在非洲的部分国家流行。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5~12天。患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治疗

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预防

    一是控制传染源:患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均可为本病传染源,蝙蝠是最可能的宿主。二是切断传播途径:(1)避免接触传播: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时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2)预防性传播:(3)预防呼吸道传播: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朋友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高风险人群。四是及时就医:如从非洲疫区回来又出现了类似初血、发热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市民。应立即去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告知医生在非洲的旅居史。

上一篇:鼠 疫

下一篇:如何做好肺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