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早前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发表言论称:“大家不要恐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筛选,大部分农药比我们吃的盐还安全。”又说,“盐的LD50值(毒理学中半数致死量)为4000mg/kg,农药为5000 mg/kg,LD50值越高越安全……”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科学,因为无论从农药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多方面去考究,这个说法都是不成立的。
1、大部分农药毒性都比食盐大
从毒理学来讲,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有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我国以口服引起50%测试动物(大白鼠或小白鼠等)中毒死亡的剂量(即LD50)为依据,将农药的急性毒性分为剧毒(<5 mg/kg),高毒(5-50mg/kg)、中等毒(50-500mg/kg)、低毒(500-5000mg/kg)和微毒(>5000 mg/kg)五个级别。这是分类法,是衡量各种不同农药对高等动物急性致毒效果的一种科学方法。以此为依据去比较农药与人体每天必须摄入的食盐谁更“毒”,是不妥当的做法。如果硬要将这两种物质作比较,得出的结论应该正好相反:绝大部分农药毒性都比食盐大!
2、农药的慢性毒性对人影响深远
农药对人体产生的慢性毒性不可小觑。它会使慢性中毒者病得不清不楚,甚至死得不明不白。例如一些有机氯类杀虫剂,由于性质比较稳定,使用后不易分解,污染了农产品后,人类在长期食用该农产品过程中,也在长期微量摄入其中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最终引起内脏功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并令身体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征,甚至诱发不治之症,还会祸及子孙后代。另外,还有一类世界公认安全且广泛应用于农林及卫生害虫防治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最近被同济大学环境毒理学方面有关专家试验证实:它对机体的神经系统有明显毒性。长期低剂量接触此类杀虫剂会引起神经麻痹、感觉神经异常及头晕头痛等神经症状。而那些属于有机磷、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等其它各类杀虫剂,对人的毒性就更大了。
因为测定农药对人体的慢性毒性,是由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迟发神经毒等一系列生物测试来综合评估的。因此,农药的慢性毒性对人的影响相当深远、复杂。人们不要以为不发生头晕呕吐等急性中毒症状就万事大吉,这些农药对人体的损害,有的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显露出来。
至于我们天天吃的食盐,它的慢性毒性几乎为零,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在此不必多说。
3、农药助剂对人的毒性
农药的辅助成分对人体也有毒,有的毒性还相当厉害。例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上的杀虫剂乳油,有的就是采用毒性相当高的苯及其同系物作溶剂,长期接触会损害造血系统。已有医学临床报告表明,这些溶剂有诱发白血病和骨髓抑制的危险,甚至是导致癌肿发生的直接因素。
综上所述,可见“大部分农药比我们吃的盐还安全”这一理论是毫无事实根据和科学理论的支持。相信农产品安全专家们都不会以此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否则后果堪忧。
上一篇:如何做好肺功能检查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