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校区2020年招生宣传

2019-06-19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校区2020年招生宣传

研究生培养单位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招生工作联系人

张  娟

联系人电话

0531-82629257,13066007916

单位简介: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简称山东省职防院)始建于195910月,隶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是全国首家三级甲等职业病专科医院。    

山东省职防院于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培养的首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承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及MPH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其中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6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11人。现已招收培养博士生、博士后10人,硕士研究生190。多年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美国杜兰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派出硕士研究生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山东省职防院现拥有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3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一个。用于科研与教学的经费充足,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固定的研究生自习室,并有充足的国内外电子图书资源。

 山东省职防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终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并致力于完善成才机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研究生科研与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培养。培养的研究生曾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及“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殊荣,历年来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为100%

 

高水平师资介绍:

1、邵 华:

    男,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二级),医学博士,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1化学损伤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2)检测方法、接触限值的研究及卫生标准的制定。

    近5年成果:为首主持并完成十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科研论文102 篇,其中SCI论文 19 篇。

  主要社会兼职: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工业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职业健康协会会长、山东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主任委员。

    学术称号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校级优秀硕士生导师。

2、闫永建:

女,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二级),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职业性中毒性疾病的机制研究、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应急处置。

5年成果:为首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科研论文123篇,其中SCI论文5篇。

主要社会兼职:国家卫计委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职业病诊断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突发事件应急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委会常委兼尘肺病学组组长山东预防医学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呼吸疾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毒理学会中毒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中毒与职业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兼职业病亚专委主任委员

学术称号及荣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十佳女医师

3、贾 强:

男,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医学博士,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卫生毒理室主任。

   研究方向: (1职业性肺部疾病的效应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研究;

(2)苯致血液毒性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

   近5年成果:为首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科研论文25篇,其中SCI论文3篇。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毒理学会工业毒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生物标志物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分会委员兼秘书

学术称号及荣誉: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2017年山东预防医学会优秀预防医学科技工作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招生计划5

 

专业简介: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自1979年开始招生,是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山东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及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的科研、教育、培训中心,在职业卫生检测及生物检测国家标准方法的规范化研究、职业危害因素的生物学效应研究以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职业卫生学、职业病学、卫生化学和职业流行病学,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已培养硕士生100余名,多年来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美国杜兰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派出硕士研究生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2020年招生计划为5人。

研究方向(或三级学科)

本方向导师配置

职业卫生学

邵华: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学损伤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联系方式:chinashaohua5888@163.com,0531-82595888

单永乐: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卫生工程、人体工程学及物理因素损伤机制研究。

联系方式:shanyongle@163.com,0531-82629225。

王瑞:主要研究领域为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健康损伤机制及作用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与治理。

联系方式:13075308745@163.com,13075308745。

张志虎: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联系方式:6804918@qq.com,13173038228。

冯斌: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学毒物损伤机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与治理。

联系方式:fbhz2000@sina.com,18660170603。

张放: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联系方式:zhangfang2816@sina.com,13969179200。

张海东:主要研究领域为生产性粉尘致健康损伤机制研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与治理。

联系方式:13589033609@163.com,13589033609。

职业病学

闫永建: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性中毒性疾病的机制研究、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应急处置。

联系方式:yyj1212015@163.com,18668981388。

李侠: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性中毒性疾病的机制研究。

联系方式:doctormary2@163.com,15169186656。

邹建芳: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毒、女性职业健康与职业紧张及职业病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联系方式:1262378709@qq.com,13678804084。

卫生化学

邵华:主要研究领域为检测方法、接触限值的研究及卫生标准的制定。

联系方式:chinashaohua5888@163.com,0531-82595888

张志虎:主要研究领域为检测方法、接触限值的研究及卫生标准的制定。

联系方式:6804918@qq.com,13173038228

冯斌:主要研究领域为检测方法、接触限值的研究及卫生标准的制定。

联系方式:fbhz2000@sina.com,18660170603。

职业流行病学

闫永建: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流行病学。

联系方式:yyj1212015@163.com,18668981388。

王瑞: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流行病学。

联系方式:13075308745@163.com,13075308745。

卫生毒理学

招生计划4

专业简介:

卫生毒理学专业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为全省化学品、农药毒性安全检测评价中心,具有农业部农药毒性鉴定机构资质(C级)、国家卫计委化学品毒性鉴定机构资质和山东省卫计委健康相关产品毒性鉴定机构资质,多年来承担大量的农药、化学品的毒性检测评价工作。该学科还是山东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fen会的挂靠单位,承担着全省毒理学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培训、科普宣传等职能,为全国、全省毒理学的科研、防治工作的重要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生殖毒理学、神经毒理学、免疫毒理学、呼吸毒理学和血液毒理学,现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人,硕士生导师7人,已培养硕士生60余名,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长期合作。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2020年招生计划为4人。

研究方向(或三级学科)

本方向导师配置

生殖毒理学

张振玲:主要研究领域为农药生殖毒理学作用及机制研究。zhenling788@163.com,0531-82595632

赛林霖:主要研究领域为表观遗传学在环境暴露所致疾病中的作用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sailinlin2009@163.com,15589911523

神经毒理学

薄存香:主要研究领域为外源性化学物的神经分子毒理学研究。bocunxiang@163.com,15610173272

免疫毒理学

贾强: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性肺部疾病的效应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研究。jiaqiang5632@163.com,0531-82595633

呼吸毒理学

于功昌: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性肺部疾病生物标志物、作用机制与药物筛选研究。41164295@qq.com,15820098477

杜忠君:主要研究领域为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duzj1981@163.com,0531-82595633

蔡欣蕊: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医药治疗肺部疾病研究。doctorcai@163.com,15588802966

血液毒理学

贾强:主要研究领域为苯致血液毒性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jiaqiang5632@163.com,0531-82595633

公共卫生专硕

招生计划4

 

专业简介:

1、“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是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山东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及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的科研、教育、培训中心,在职业卫生检测及生物检测国家标准方法的规范化研究、职业危害因素的生物学效应研究以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职业卫生学、职业病学、卫生化学和职业流行病学,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已培养硕士生100余名,多年来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美国杜兰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派出硕士研究生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2、“卫生毒理学”专业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为全省化学品、农药毒性安全检测评价中心,具有农业部农药毒性鉴定机构资质(C级)、国家卫计委化学品毒性鉴定机构资质和山东省卫计委健康相关产品毒性鉴定机构资质,多年来承担大量的农药、化学品的毒性检测评价工作。该学科还是山东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承担着全省毒理学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培训、科普宣传等职能,为全国、全省毒理学的科研、防治工作的重要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生殖毒理学、神经毒理学、免疫毒理学、呼吸毒理学和血液毒理学,现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人,硕士生导师7人,已培养硕士生60余名,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长期合作。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研究方向(或三级学科)

本方向导师配置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

邵华: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学损伤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联系方式:chinashaohua5888@163.com,0531-82595888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职业病学)

闫永建: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性中毒性疾病的机制研究、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应急处置。

联系方式:yyj1212015@163.com,18668981388。

卫生毒理学(免疫毒理学)

贾强: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性肺部疾病的效应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研究。jiaqiang5632@163.com,0531-82595633

卫生毒理学(呼吸毒理学)

杜忠君:主要研究领域为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duzj1981@163.com,0531-82595633

优秀毕业生或校友介绍

1、付立杰:19799月就读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师从乔赐彬研究员,19827月毕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资格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国MPI Research高级顾问,Medicine/MPI执行副总裁,世界卫生组织(WHOGLP和化学物安全评价专家,国家实验动物评估认证管理委员会(AAALAC)咨询专家(ad hoc Specialist)。在新产品开发、临床前研究和毒理学的不同领域中都有建树,并且在新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动物福利、GLP规范和临床前合同研究机构的创建与运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直接经验。在他的管理下,跨世纪公司的南京实验室获得了中国第一个AAALAC完全认证,并成为中国唯一一个通过了美国管理机构GLP审计检查的毒理学实验室。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为国内多家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其编著(译)出版了《现代毒理学及其应用》、《畸胎学》、《生物技术世纪》等四本中文书,发表了70余篇中英文文章,其中,《生物技术世纪》影响广泛,被列为中国人必读的100本书之一。

2、王刚垛:19879月就读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师从张宝义研究员和林瑞存研究员,19907月毕业并留山东省医科院劳研所工作,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同年考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何凤生院士,2000年博士毕业后分别到美国贝勒医学院免疫系和西弗吉尼亚大学肿瘤中心从事免疫学和肿瘤学博士后研究。现在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系从事分子免疫毒理和肿瘤毒理学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获得山东省卫生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医学科技进步奖,参与多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5公关科研项目,为主和参与10余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3、李汇华:19889月就读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师从乔赐彬和林瑞存研究员,19917月毕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98-2005年分别在美国Wake Forrest 大学病理学系和美国北卡大学心血管生物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和研究助理,2005-201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病理学系任教授,2015-至今在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任院长,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并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侨届创新人才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攀登学者等荣誉称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主要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免疫炎症反应调节心血管重塑(包括心脏衰竭、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等)的分子机制。近些年在JCICirculation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4篇,总影响因子超过260,其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论文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