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近日,我院邵华研究员团队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六价铬(Cr(VI))快速检测方法,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中科院1区,IF=7.46)发表了题为《Specific and sensitive on-site detection of Cr(VI)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的文章,理化分析研究室王翠娟为第一作者。该方法以便携式拉曼光谱仪作为检测平台,以纳米银胶体溶液作为拉曼信号增强基底,实现了对Cr(VI)指纹信号的直接获取。通过优化聚沉盐种类、聚沉浓度和反应时间来提高Cr(VI)的检出限,并且在其他常见离子共存的情况下进行了干扰实验。结果显示方法检测范围宽、检出限低,将本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的检测也获得了良好的重现性,适用于水中Cr(VI)的现场快速检测,具有便携、灵敏、特异等优点。
铬主要以三价铬(Cr(Ⅲ))和Cr(VI)形式存在,广泛存在于铬矿开采、铬铁、电镀、皮革和印染等行业,职业接触人群众多。由于Cr(VI)易溶于水,因此排污排渣不当导致的水质、土壤污染也危害着普通人群的健康。Cr(VI)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是毒性最高的重金属之一,其毒性比Cr(Ⅲ)高约100倍,可引起肺癌、皮肤过敏及溃疡、鼻腔粘膜坏死和肠道肿瘤等多种疾病,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已被列为法定职业性肿瘤。然而,目前针对铬暴露评估的价态检测方法操作复杂、耗时,分析技术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该方法的建立将为铬价态的现场快速分析提供新的技术。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nb.2021.130594)
供稿:理化分析研究室